工作電腦,買 Windows PC 好還是要用 Macbook?

PC MAC 電腦選擇

先簡單說一下,我自己是用 Macbook Pro 13吋接雙螢幕工作,最近剛換了 Macbook Pro 16吋,回到家休閒時則是用 Windows PC 桌機,偶爾也會用來打打文章做些簡單工作。也就是所謂雙系統使用者

很多人喊著用過 Mac 就回不去了?

我就直說了,這樣說的人大多都是不太懂電腦的人,大概只說得出電腦 CPU 是什麼的,記憶體多少硬碟多大,就已經很不錯了。並不是貶低這個族群,反而對他們來說電腦就是達成「工作目的」的工具,不需要懂那些阿宅 (像是裕二我) 才會去懂的硬體。

最強的永遠是人,電腦只是工具,只要你能善用,就算你拿十年前超厚重的 IBM 電腦,那台 IBM 看起來都會變得尊爵不凡。

當他們在大喊,回不去了,問他們為什麼回不去了? 通常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們來分析一下究竟哪些部分讓 Mac 勝過 Window 而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Mac的螢幕超清晰,Windows 的螢幕糊到不行?

很多人在使用 Mac 一段時間後,再回去使用 Windows 會覺得,我的螢幕是不是壞掉了? 怎麼感覺糊糊的,尤其網頁上的文字都糊到像開了模糊濾鏡一樣。

其實原因是 Macbook、iMac 系列都從很早以前就採用 Retina 螢幕,但 Retina 螢幕只有 Mac 有嗎? 其實也不是,說穿了 Retina 就是高解析度的螢幕,如果你的 Windows 使用 FULL HD 也就是 1920 x 1080 的螢幕,通常用起來就會覺得糊糊的。

不過有趣的是,如果你一直是用 FULLHD 螢幕,你並不會覺得螢幕糊。但是當你用過 2K、4K、Retina 螢幕後再回頭用卻會很明顯的感受螢幕怎麼糊糊的!

如果想達到跟 Mac 一樣的超清晰體驗,你可以購買 2K螢幕、4K螢幕。然後記得要在螢幕設定調整一下顯示百分比。就可以達到像 Retina 一樣的超清晰瀏覽。

現時 4K 螢幕價格不再高不可攀,可以考慮直接購入 4K 螢幕:查詢 4K 螢幕現時價格區間

Windows 調整螢幕更精細 像 Mac Retina
Windows 桌面按右鍵 -> 顯示設定(D) -> 就可以到此畫面,解析度先調整到最高,再調整趴數
Windows 調整 4K 螢幕更精細 像 Mac Retina
如果你的螢幕是高解析度,調整這裡的趴數,會讓螢幕文字圖片等用更多的點位來繪製,清晰度就會大大提升
但畫面也會相對變大,每個人習慣的趴數都不一樣,可以自行調整看看。
Windows 調整螢幕 讓文字不模糊 清晰像 Mac Retina
如果你的螢幕這個選項只有到 1920 x 1080 代表你的螢幕是FULL HD的。
趴數要調整多少跟你的解析度相關聯,如果是 1920×1080 (Full HD),能調整的趴數差不多到 125% 就是極限了,再上去就會覺得畫面太大了。如果有像範例中那樣到 4096 x 2160 (4K) 可以調整更高趴數更清晰 ( 我是調整到 225% )。2K 螢幕則是指 2560 x 1440。當然 2K、4K 的螢幕價格比較高,但難道 Mac 的價格不高嗎?

Mac 速度超快,我開 Photoshop 只要幾秒鐘

硬碟部分是早期最直接影響雙方陣營體驗的重點,Macbook 從很早期就開始全面採用 SSD 做為硬碟,而 Window 這邊則買到高階的才會有 SSD 硬碟,不然大多都只配 5400 轉的傳統硬碟,使用者體驗以及速度上真的是天差地遠。電腦產品的世界中最有資格說回不去的,就是用過 SSD 就回不去使用傳統硬碟 HDD 了。

幸好近年來因為 SSD 價格暴跌,現在 Windows 筆電也全面配置 SSD 了。如果你是老舊 Windows 筆電/桌機,大約也只要花 1700~2500 就能改裝成 500 GB 的 SSD,速度會快很多!

拿高價位的 Mac 去比較低價 PC Notebook 的必然結果

從上述就可以看出,Mac 都採用較好較貴的零件,Mac 也不太賣低規版本的東西,因此你「低消」就至少有 SSD 和 Retina,但 Windows 很多廠商為了削價競爭,推出很多難用,速度慢、使用者體驗差的低價產品

而消費者在用了 Mac 喊回不去的同時,也需要思考一下花了多少錢買 Mac,如果買同樣價錢的 PC 或筆電,也一樣會回不去嗎?

我還真用過新的國產雙A的其中一間的筆電,明明 CPU 規格也不差,卻配了個 4G 記憶體,HDD硬碟,導致整台電腦從開機,到使用都超級~慢! 這種不顧慮使用者體驗的商品搭配法,只為了低價取得顧客,待下次顧客再買電腦還會考慮你的品牌嗎?

Mac 真的回不去的點

以上是幫 Windows 平反,PC 相對開放,支援軟體多、效能成本便宜是他不可抹滅的優勢,跟 Mac 同樣的預算下「絕對」可以買到更高性能的 PC。

但 Apple 的 Mac OSX 系統還真的有些優勢是讓我難以割捨的,以致於即使新的 Macbook Pro 16吋花費超過 10 萬,我還是決定購入。

Mac 就像是優雅、組裝縝密的精品

會這樣說也是因為,筆者我「雖然愛用 Windows 但有時也會 Windows 一些不太講究的細節或古怪的毛病雷到」,有時覺得 Windows 很像一個尖端研究所開發的機器人,擁有最新科技、火力強大,但因為還在測試階段,有時零件會掉這裏掉那裡的,組裝也比較隨意。反之 Mac OSX 使用起來就像一個組裝縝密的精品,雖然可能火力一般,但各方面都表現都很平順、好用。

 

另外雖然可以透過螢幕解析度彌平文字模糊的現象產生,但是 Mac 在這一塊還是做得更加完美,在 Mac 上幾乎永遠不會看到模糊的文字,Windows 上就算你用高解析的螢幕,還是會有些軟體沒支援,導致文字糊糊的。

當你的 Apple 生態圈已經建立時

PC MAC 電腦選擇 Apple 生態圈

Apple 推出了一系列的產品搶佔你生活的每個角落、最常見的像是 iPhone、iPad、AirPod、Mac,只要你有其中兩個以上的話,你應該也曾體驗,Apple 的軟體生態圈是很方便的。

像是 Wifi 密碼只要在其中一個裝置輸入,就可以全裝置共享、不用重複輸入。檔案可以快速直覺的用 AirDrop 彼此傳遞,文字更是可以直接複製貼上另一個裝置、Mac 上可以直接接聽 iPhone 來電、也可以收發訊息。更多詳細的可以看 Apple 官方的說明:macOS – 接續互通 – Apple

Mac OSX 系統核心為 Linux

這部分對一般使用者比較沒影響,但對開發者來說就很重要,網站開發者、或MIS等⋯⋯如果需要操作到網站的主機伺服器時,這時 Linux 基底的 Mac OSX 終端機就會非常的好用,PC 也不是不可以用,但在很多部分的設置都會比使用 Mac 麻煩很多,並且容易遇到一些 Bug,得多花費很多時間來解決。

結論:依照你的工作性質選擇

事實上 Apple 生態圈和 Linux 核心才是我決定繼續使用 Mac 做為工作機的原因,我手上的手機、耳機都是 Apple 會有比較好的統整性、而身為網站工作者,也常需要連線網站伺服器。

回歸本質,依照需求、預算來選擇

記得不管是 PC 還是 iMac、Macbook,都是「電腦」要回歸電腦的基本,硬體效能、螢幕好壞、週邊配備一定會影響整體使用的體驗。假如你的工作需要大量「記憶體」或需要「高效能顯示卡」來算圖,那就「不要在預算不夠的情況下硬要買台 8G RAM的 Macbook 當你的工作機。」

而當你選擇 Windows 的 PC 或者 Notebook 筆電的時候也記得要選擇有 SSD 硬碟的,記憶體也要足夠,再來如果你重視螢幕清晰度的話,也記得要選擇解析度高的,以現代來說筆電 1920 x 1080 已經是基本,最好要有達到 2560 x 1440 (2K),這樣才會有如 MacBook Retina 螢幕的精緻感。PC 桌上型電腦的話,也是建議至少配 2K以上的螢幕,會有更好的清晰度。

如果沒遊戲需求,M1 MacBook 其實是不錯選擇

M1 CPU 出來後話題不斷,效能不俗之外,價格也比 intel 低了不少!如果是工作/文書需求、甚至剪輯影片的測試結果成績都非常優異,目前搭配 M1 的 MacBook Air、MacBook Pro,我認為是不錯的筆電選擇。

M1 MacBook Air

M1 MacBook Pro

MacBook Air、MacBook Pro 雖然都是 M1 處理器,但效能是有差異的,如果只是文書需求 Air 版本足夠,如果需要剪輯的話建議可以考慮 Pro,GPU 以及整體效能較高!

需用到各專業領域軟體選購者注意

M1 處理器因為是 ARM 架構 CPU,如果你的學科、工具領域(像是建築、室內設計軟體)之類的使用者,請記得先查詢你的專業軟體是否有推出 Mac 的版本。

然後第二件事是如果有出 Mac 版本,是否支援 M1 CPU,蘋果推出的 M1 CPU 不同以往電腦常用的 x86 架構、而是改採用 ARM 架構,好處是發熱量較低、省電!

缺點是長久以來電腦都使用 x86 做為 CPU 架構,改為 ARM 架構的 M1 可能會遇到有些軟體不支援的狀況。幸虧於 Apple 的配套措施(遇到不支援的軟體會自動使用 x86模擬器來執行)以及影響力(主流廠商為了 M1 很多都已推出專門的 ARM 版本軟體),大多主流軟體都是支援的。但可能還是會遇有少數專業軟體可能不支援,所以建議先做查詢再購買。

上一篇新創公司愛用的雲端工具、讓工作變得又潮又有默契! 下一篇地表最強 Apple 筆電!十萬元 Macbook Pro 16 吋三個月心得